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返回列表
权威发布|济宁市召开助企攀登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家居设计工作室
发布者:小编发布时间:2024-10-06 20:04

  11月2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助企攀登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助企攀登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重大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化助企攀登、建设制造强市首位战略,聚力构建制造业“高端化集聚、智能化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新格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培优育强、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取得新进展,制造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工作中,重点抓了四个方面:

  一是聚力培优育强,助推企业攀新登高。全力打造梯次强企方阵,按照营收划分龙头(营收100亿元及以上)、领军(营收50-100亿)、骨干(营收10-50亿)、高成长(营收1-10亿)四类强企梯队,“一企一策”研究制定个性化、精准化扶持政策。加快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年度培育计划,优选1150家企业建立培育库,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以承办“全国2023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投资、上项目、扩产能、勇创新,支持更多优质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以来,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4家,省级瞪羚企业101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8家,创新性中小企业942家,省级绿色工厂22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6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87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26家。连续三年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张旗鼓表彰奖励了1300余个先进企业和个人,让企业家“站C位、当主角”,营造了“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大大激发了企业家的创业热情。

  二是攻坚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将宁德时代、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山能智慧制造园区等一批投资过100亿元、带动作用强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作为突破点、增长极,集中资源、全力推进,建设一批国际示范工厂。开展“技改提升年”活动,发挥项目奖补、贷款贴息、机器换人、技改基金等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特别是“零增地技改”的积极性。每年实施1000个左右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由2021年的1981.7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3047.9亿元,技改投资总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市级技改基金累计落地1.46亿元,带动企业技改总投资40多亿元;2022年、2023年分别有110个、208个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位;10个项目纳入省级“技改专项贷”贴息和融资担保补助项目支持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74个项目纳入省技术改造设备奖补资金项目,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位;44个项目纳入省工业用地保障范围,申请用地3038.56亩,入围项目数量和保障用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三是培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产业链思维,围绕“231+1”特色产业集群,梳理19条核心产业链,将企业对链入位、分链组团,邀请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把脉论证,“一链一策”制定产业发展“全景图”“路线表”。将布局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作为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精准研判关键节点,生成攻关项目清单,市县一体联动推进。同步建立“重点项目库+产业专家库”,聘请参与论证的机构和专家学者持续把脉济宁产业发展,先后邀请山东赛迪研究院、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等6家机构、128名专家学者对19条产业链进行了调研论证,生成延链补链强链项目420个。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帮助企业精准匹配上下游原料、产品、技术,实现分工协作、产业协同、发展协力,2022年以来,开展产品推介会、座谈会等专题推介活动42场,800余家企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金额96.9亿元。

  四是强化有解思维,全力保障企业发展。发挥驻企干部、产业专班等“探头”作用,及时发现企业产销存、原材料价格等指标异常,靠上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稳定企业生产。建立“日监测、周快报、月分析”用电监测机制,强化“日用电”监测,每天列出生产用电异常企业清单,提出针对性帮扶措施,稳定企业生产运行。建立企业问题诉求“直通车”制度,问题诉求实行台账入库、分、限期销号、闭环管理。统筹解决土地、人才、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制约,提高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为企业优质发展、项目投产达效提供强力保障。2021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诉求5813个,引进各类人才6.03万人;兑现省级及以上企业扶持资金7.87亿元、市级企业扶持资金8.18亿元;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26.1亿元,发放银行贷款657.86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金累计到位2.75亿元,吸引社会资本10.22亿元,实现投贷联动45亿元,争取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攀登工程项目7亿元,市担保集团累计批复高成长性企业融资担保额度41.61亿元;新增土地指标1.42万亩,审批项目环评手续1807个,支持41个优质产业项目取得省级节能审查意见,化解能耗增量238.98万吨标准煤和煤耗增量57.85万吨家居设计工作室,解决7个“两高”及耗煤项目能源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指标需求,支持能源消费替代指标17.39万吨和煤炭消费替代指标13.45万吨。坚实的要素保障有力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家居设计工作室,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锚定“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自我加压、奋力攻坚,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链主企业培育、企业创新创优、数字经济壮大、科技创新驱动、未来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干部助企攀登”走深走实,持续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全力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为加速建设济宁新型工业化作出积极努力。

  今年以来,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专班认真落实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各项决策部署,锚定年初确定的企业攀登、项目建设、创新创优等六大重点任务目标,坚持产业链思维,高标准谋划产业链,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

  一是深化产业项目研究。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依托宁德时代、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家居设计工作室小松智能制造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基地等重大项目,持续完善提升核心产业链研究和谋划项目质量,邀请中国工程机械协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机构专家对产业链和项目情况进行指导提升。目前,工程机械家居设计工作室、汽车及零部件、安全应急装备三个核心产业链已谋划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546.8亿元。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专班还在加紧梳理矿用装备、农机装备、工业母机、建筑机械等细分产业链情况,谋划适应发展趋势的新项目。

  二是搭建平台精准服务。积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放大产业链协同对接实效,按照“大活动强化引导,小批次精准对接”的原则,今年共举办高端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对接活动4场,联合县市区组织小批次精准对接21次,持续推进链上企业在市场、技术、装备、人才等要素上的互补互利,推动120余家专班攀登企业在开展合作对接金额达到25.85亿元。组织企业“走出去”拓展视野,精心组织苏州、南京专题对标培训班,培训期间开展3场产学研对接,现场参观7家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联合市机械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第21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和鄂尔多斯煤机展,参展企业签约意向订单1.2亿元。

  三是全力支持创新创优。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各类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创优。高端装备产业攀登企业中,6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家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获评省级瞪羚企业,2家获评省级绿色工厂,3家获评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5家入选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0家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济宁市高端装备产业整体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高端装备产业专班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市”首位战略,抓紧抓牢核心产业链工作重点,全力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推动济宁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能否具体介绍下2023年济宁市围绕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2023年,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医药专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突破战略,以打造“国内一流医药产业高地”为目标,以“产业链图谱”为引领,家居设计工作室以“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3条产业链”为核心,持续放大《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效应,围绕企业、项目、链条、集群四个着力点精准发力,鼓励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促进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一)医药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6月18日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已有18个品种共计26个品规获得药品注册批件或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获得一致性评价奖补资金1100万元;辰欣药业3个特医食品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发的注册批件,填补了济宁市空白;重点医药科技创新项目获省科技厅奖补资金共计3300余万元。

  (二)3条核心产业链研究顺利完成。医药专班将布局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作为医药产业研究的重中之重,精准研判关键卡点、生成攻关项目清单,同步建立“重点项目库+产业专家库”,完成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三个核心产业链研究报告及重点项目(产品)研究和论证工作,形成了60个谋划项目推送到各县市区。同时邀请参与论证的机构和专家学者持续跟踪、把脉定向,助力济宁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总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实施一批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好的医药产业项目。重点推进鲁抗国际合作生物疫苗及高端制剂产业化建设、辰欣高端制剂研发及智能化集约车间、艾美科健高端原料药技术改造、山东康源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培优医药产业集群。

  (四)发挥专业优势为招商项目提供支持。今年以来为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和县市区的10余个医药招商项目提供意见建议,配合市投资促进局做好上海医药健康上市公司来济考察交流活动,推动鲁抗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项目。

  (五)推动提升企业家素质。9月17日-23日以“课程培训+现场对标”的方式在江苏连云港、苏州、无锡举办了济宁市医药企业产业链人才赋能专题培训班,通过专题培训、产学研对接和现场对标,提升了企业家、驻企干部在医药产业转型发展、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认识,为推动济宁市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聚新动能。

  济宁市新材料结构偏传统产业,请介绍下2023年济宁市围绕新材料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2023年,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新材料专班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总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优化产业结构,聚焦先进碳材料、稀土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三条核心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强化创新创优,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济宁市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向下游衍生的碳材料产品种类齐全,产业基础好;微山稀土矿产及梁山稀土绿色资源回收产业为济宁市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先进碳材料、稀土新材料产业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家居设计工作室但是,济宁市碳材料产业“全而不强”,稀土材料产业刚刚起步,两个领域都缺乏科技创新力量引领与支撑。专班通过近一年的产业调研、产业链研究分析,积极对接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筛选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谋划建立高能级创新平台。最终在今年4月份促成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稀土研究院签约揭牌。

  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采用“1+1+N+(N+)”的基地建设模式,即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一个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立足济宁,辐射全省;引进外部资源,组建一支先进碳材料产业基金,实现金融助力产业发展;根据产业链条延伸,成立N个事业部,按照细分领域,集中进行技术攻关;孵化集聚N+个先进碳材料项目公司,形成产业集聚及辐射效应,打造全国知名的先进碳材料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紧密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

  山东省稀土研究院以集聚稀土创新资源、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宗旨,以引领稀土产业发展和服务产业创新为根本,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技术链与产品链的有效衔接,建成需求引导、运行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这两个平台都已采用公司化的方式正式成立运营。碳材料院获批山东省科技厅碳纤维高端树脂平台建设重点创新项目,和多家当地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并完成四个产业化项目的引进落地;稀土院围绕稀土资源的清洁高效和综合利用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项目,积极对接外部专家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及项目招引。

  二是强化推进企业创新创优。建立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制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年度培育计划,协同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及驻企干部,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投资、上项目、扩产能、勇创新。今年以来,瑞城宇航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单南稀金石、乾钢金属、建华中兴手套等20家成功入选省级专精特新。洪润电碳、福特尔地毯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瞪羚,太阳纸业、博拉碳材料、中稀(微山)稀土3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绿色工厂。

  下步,专班将持续聚焦先进碳材料、稀土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三条核心产业链,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实施链企培育、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三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材料产业体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